鸿章拍案而起,\"若龟缩城内,不仅士气尽失,更会让上海官绅彻底看轻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在虹桥阻击长毛前锋!\"
他走到墙上挂着的手绘地图前,指着虹桥一带,\"此地乃通往上海要道,若能在此挫败长毛锐气,必能大涨我军威名!\"
次日黎明,李鸿章不顾众人劝阻,亲自带领几名亲信前往虹桥勘察地形。
他们换上便装,扮作商人模样,骑马缓缓前行。春日的江南,田野里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一片。
远处村庄炊烟袅袅,看似平静祥和,却暗藏杀机。
\"大人,前面就是虹桥了。\"亲兵低声提醒道。
李鸿章勒住马缰,眯眼观察。
虹桥横跨一条小河,桥面不宽,仅容两辆马车并行,桥两侧是茂密的竹林和几处高低起伏的土丘。
他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微微上扬。
\"好地方真是设伏的好地方啊!\"
回到营地,李鸿章立刻召集将领部署作战计划。
他在地图上画了几个箭头,\"长毛必从北面来,我们派一营兵力正面诱敌,主力则埋伏在这片竹林和土丘后。待敌过半渡桥,伏兵齐出,可一举击溃之!\"
\"大人妙计!\"张树声赞叹道,\"但谁来做诱敌之兵?此任务凶险万分\"
\"本官亲自带队!\"李鸿章斩钉截铁地说。
众将大惊,纷纷劝阻:\"大人乃一军统帅,岂可亲身犯险!\"
\"请大人三思!\"
李鸿章抬手止住众人议论,\"正因为我是统帅,才更应该身先士卒!淮军初建,士兵们对我尚未信服,此战我必须亲自上阵,方能鼓舞士气!\"
四月十二日清晨,薄雾笼罩着虹桥。李鸿章身着普通士兵服装,手持一杆火枪,站在桥北三百步外的一处矮墙后。
他身边是精心挑选的五百名精锐,个个眼神坚毅,紧握武器。
\"记住,\"李鸿章低声嘱咐,\"稍后交战,只许败不许胜,且战且退,务必将长毛引入伏击圈!\"
远处,尘土飞扬,太平军前锋部队出现了。他们打着\"慕\"字大旗,约有两千余人,步伐整齐地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