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笑道:\"好好干,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鸿章留在安庆,与曾国藩日夜商讨东进计划。
曾国藩不仅调拨了程学启、郭松林两营精锐湘军,还亲自挑选了十几名经验丰富的营官和幕僚随行。
\"这些人都能独当一面,你要善加使用。\"
曾国藩叮嘱道,\"特别是程学启,此人勇猛善战,可为你左膀右臂。\"
临行前夜,曾国藩突然来到李鸿章下榻的院落。他让随从抬进两口大箱子。
\"这是\"李鸿章疑惑地打开,顿时惊呆了。一箱是崭新的洋枪,另一箱则是白花花的银子。
\"洋枪两百支,是我从广东购得的;银子两万两,是我的私蓄。\"
曾国藩轻描淡写地说,\"上海华洋杂处,这些或许用得上。\"
李鸿章跪倒在地,泪流满面:\"老师大恩,学生没齿难忘!\"
曾国藩扶起他,语重心长地说:\"少荃,此去上海,既要防长毛,也要与洋人周旋。记住,外柔内刚,方为上策。\"
次日清晨,安庆码头旌旗招展。
三千精锐整装待发,其中一千是曾国藩拨给的湘军老兵,个个虎背熊腰,军容严整;
另外两千是李鸿章在安徽新募的兵勇,经过湘军军官的短期训练,也已初具模样。
曾国藩亲自来送行。他站在码头上,看着意气风发的李鸿章,眼中满是欣慰。
\"老师保重,学生定不负所托!\"李鸿章深深一揖。
\"去吧。\"曾国藩挥挥手,\"记住,为将者当爱兵如子。\"
春风吹动战旗,船队缓缓驶离码头。李鸿章站在船头,望着恩师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晨雾中。
他握紧拳头,暗自发誓一定要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
船行至江心,亲兵周盛波来报:\"大人,程将军请示是否按计划在芜湖停靠补给?\"
李鸿章回过神来,挺直腰板:\"按原计划进行。传令各营,加强戒备,防止长毛偷袭。\"
他转身望向东方,那里是上海的方向,也是他命运转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