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墓前的一个瘦弱少年身上。
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一身重孝,正是李续宾的儿子李光久。
曾国荃走到少年面前,伸手将他扶起:\"贤侄请起。\"
少年抬头,眼中含泪却倔强地不让它落下:\"曾叔父……\"
只这一声称呼,曾国荃便觉喉头一紧。他记得最后一次见李续宾时,对方还抱着这个五岁的孩童,笑着说要教他骑马射箭。
如今父子阴阳两隔,只留下这孤儿寡母。
\"你父亲是我救命恩人,更是朝廷的忠臣。\"曾国荃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今日我带了三万两白银,是当年你父亲支援我吉字营的数额,现在物归原主。\"
身后亲兵抬上十个沉甸甸的红木箱,整齐地排列在墓前。
曾国荃转身面向众将领,深吸一口气:\"今日我等齐聚于此,祭奠忠烈。李续宾将军为国捐躯已近三载,然其忠勇之姿,犹在眼前。\"
彭玉麟起身道:\"九帅,李将军在天之灵,必感欣慰。\"
曾国荃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绢,缓缓展开:\"奉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之命,今日特来祭奠李续宾将军。\"
全场肃立。秋风掠过山岗,卷起几片枯叶,在空中打着旋儿落下。
\"维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五日,钦差大臣曾国藩遣弟国荃,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振威将军李公续宾之灵……\"
曾国荃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他读到\"吉安一役,公救我于万箭之中\"时,声音微微发颤;读到\"三河之败,公力战至最后一息\"时,眼中已有泪光闪动。
祭文读完,曾国荃亲自点燃三炷高香,插入墓前的青铜香炉。
青烟袅袅升起,在秋日的阳光下形成一道淡淡的烟柱。
\"献礼!\"
随着一声令下,亲兵们抬上早已准备好的三牲祭品——整猪、整羊、整牛,依次摆放在供桌上。
随后是象征性的纸钱、纸马、纸兵器,被投入熊熊燃烧的火盆中。
\"李将军生前最爱饮此酒。\"曾国荃从刘松山手中接过一个青瓷酒壶,缓缓将酒洒在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