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79章 曾大帅眼中的骄子(1/3)
    寒冬腊月,安徽祁门。

    湘军大营内,炭火微弱,帐外风雪呼啸。曾国藩披着厚重的棉袍,伏案批阅军报。

    自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清军节节败退,湘军成了朝廷唯一的指望。

    然而,祁门地处险境,四面环山,一旦被围,便是绝地。

    “大帅,营外有人求见。”,亲兵掀开帐帘,寒风卷着雪花灌了进来。

    “何人?”曾国藩头也不抬,声音低沉。

    “自称李鸿章,说是从庐州而来。”

    曾国藩手中的笔微微一顿,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李鸿章,李文安之子,昔日在京时曾有一面之缘的少年才子。

    那是在道光二十八年春,翰林院侍讲曾国藩正在书房批阅文章。

    忽闻仆从来报:\"老爷,刑部郎中李文安大人携公子来访。\"

    曾国藩搁笔相迎,见廊下立着一位清瘦文士,身旁站着个约莫二十岁的俊朗少年,目光炯炯,举止从容。

    宾主寒暄入座后,李文安笑道:\"犬子鸿章今岁刚中举人,特带他来拜见涤生兄。\"

    那少年恭敬行礼,曾国藩见他眉宇间透着灵气,便考校道:\"近日读何书?\"

    \"回大人话,正在研读《资治通鉴》。\"李鸿章声音清朗,\"尤喜其中"治大国若烹小鲜"之喻。\"

    曾国藩眼前一亮,故意问道:\"若用此理说当下漕运之弊,当如何?\"

    少年略一沉思,答道:\"学生以为,正如烹鱼不可频翻,漕政亦当去其苛扰。现今关卡林立,反倒误了正事。\"

    满座皆惊。曾国藩抚须大笑,对李文安道:\"李兄好福气!此子他日必成大器。\"说着取来案头新得的《朱子语类》相赠。

    临别时,少年捧着书册再三拜谢。望着父子二人远去的背影,曾国藩对夫人感叹:\"此子器宇非凡,他日或可传我衣钵。\"

    此次李鸿章来祁门所为何事?曾国藩放下笔,沉声道:“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材挺拔、面容俊朗的年轻人踏入帐内,虽衣衫单薄,却仍保持着读书人的儒雅气度。

    他上前一步,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