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伏兵位置。
参谋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报告大人,第一炮兵队已就位,伪装完好。\",一名年轻军官敬礼报告。
\"第二炮兵队呢?\"
\"也已就位,按大人吩咐,每门炮备弹一百发,引信全部检查完毕。\"
周征点点头,他的炮兵战术源自现代战争理念,集中火力,精准打击,快速转移。
每门炮都配有测距员和观察手,这在当时的清军中闻所未闻。
\"传令各连,敌前锋抵达桥西五百步时,听我号令齐射。\",周征顿了顿,\"记住,只打三轮,然后立即转移至预备阵地。\"
副将们迅速记下命令。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在当时极为超前,却能有效避免敌方反击。
天色渐暗,雨中的长庆桥显得格外寂静。周征披上蓑衣,亲自前往前沿阵地检查。
士兵们躲在临时搭建的掩体后,脸上既有紧张也有期待,他们大多是周征亲手训练的新兵,对这位能\"预知敌情\"的将领充满敬畏。
\"兄弟们,\"周征站在雨中,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今夜过后,石达开会记住长庆桥,记住你们每一个人。但我要的不是你们的勇猛,而是严格执行命令。活下来,才能杀更多敌人。\"
士兵们默默点头。周征的练兵之法与众不同,不重个人武艺,而强调纪律与配合。
他甚至引入了现代军队的班排编制,使这支三千人的部队指挥效率远超清军常规编制。
回到指挥所,周征刚脱下湿透的蓑衣,王德彪就急匆匆闯了进来:\"大人!斥候报告,太平军前锋距此已不足五里!\"
周征眼中精光一闪:\"传令各部,进入战斗位置,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开火。\"
夜幕完全降临,雨势稍缓。
周征站在指挥所外,能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太平军果然选择夜间行军,试图避开可能的埋伏。
\"大人,前锋已至桥头!\"观察哨传来急报。
周征举起望远镜。月光下,约两百名太平军骑兵正小心翼翼地接近长庆桥。
他们显然受过熊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