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提纯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提取出高纯度的超导元素。
然而,在提纯过程中,意外突然发生。磁约束装置突然发出尖锐的啸叫,仪表盘上,温度以每秒 12c的速度疯狂飙升,压力值迅速突破临界红线。
“警告!磁流体密封失效,核心温度已达 1300k!” 量子之芯的警报声尖锐刺耳。
“启动液氮紧急冷却!切断主电源,启用备用超导线圈!” 林轩的指令连环射出。
电子屏上,量子之芯以每秒 1018 次的恐怖运算速度,在 02 秒内模拟出 53 种解决方案:“建议采用方案 d,将提纯温度骤降至 780k,同时注入氦 - 3 缓冲气体。”
“就按这个来!快!” 林轩焦急地指示着。
车间内,液氮喷射形成的白雾弥漫开来,将温度急速拉低。
当核心温度曲线终于开始回落时,负责操作的智能机器人保持着紧急制动的僵直姿态,仿佛凝固的雕塑,记录着刚刚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随后,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将超导元素精确地沉积在基底材料上,制造出超导电线路板。“这超导电线路板可是躯体的神经脉络,得格外小心。”
金属合金则经过多次锻造和热处理,量子之芯监测并分析金属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其达到最佳的机械性能,再通过 3d 打印技术,将其塑造成躯体的各个部件。“每一次锻造和热处理,都是在赋予金属新的生命力。”
在这一过程中,智能机器人依据量子之芯设计的图纸,严格把控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和精度,确保它们能够完美适配躯体的整体架构。
为了保证超导线路板与量子之芯的连接精准无误,智能机器人利用微观操控技术,在原子层面进行线路的对接和固定,量子之芯实时监测对接过程中的电学参数,避免出现任何细微的偏差,以实现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这原子层面的对接,就像在搭建微观世界的桥梁,不容有丝毫差错。”
金属合金部件在 3d 打印时,智能机器人会实时监测打印过程中的温度、材料流动等参数。
由于木卫二的低温环境可能影响打印材料的凝固和成型,量子之芯通过模拟预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