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牛紫才书记兼游击队司令挥手作别后,雄国兵的心情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久久难以平静。他凝视着牛紫才渐行渐远的背影,仿佛那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在心中默默祈祷战友一路平安。随后,他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马不停蹄地朝着苍溪河边疾驰而去,因为那里有一项比泰山还重的任务在等待着他——奔赴王渡造船厂,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做好充分准备。一路上,雄国兵的思绪如同一部精彩的电影,不断在脑海中放映。从初入革命队伍时的青涩懵懂,到如今历经风雨的沉稳坚毅,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而此刻,即将面对的强渡嘉陵江计划,更是关系到红军未来的生死存亡,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终于,雄国兵如一颗闪耀的流星,抵达了苍溪河边的造船厂。
踏入厂区,那阵阵劳作声便如汹涌的波涛般扑面而来,那是工人们忙碌的旋律,更是革命力量汇聚的交响曲。走进造船厂,雄国兵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他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军政委,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与工人们一同闪耀,专注地刨着木板。更令雄国兵惊诧不已的是,红军李政委竟然也如辛勤的蜜蜂亲自蹲在造船厂,他的身影在工人们中间显得格外亲切,他犹如一位技艺娴熟的大师,手中的工具在他的摆弄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业与干练。几年前,李政委还是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木匠,他怀揣着对革命的炽热之心,如同燃烧的火焰,参加黄麻暴动之后,便义无反顾地投身红军队伍。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他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犹如攀登高峰的勇士,历经生死考验,从一个平凡的战士逐渐成长为令人敬仰的军政委。即便身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也从未忘却自己的初心,始终如一地坚守着那份质朴和实干的精神。
王渡造船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距苍溪县城 20 公里的嘉陵江支流东河岸边王渡场附近,厂址所在的蔡家院子,绿树成荫,宛如一把天然的大伞,为造船厂提供了绝佳的掩护。为了确保红军能够顺利地跨越嘉陵江这道天堑,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此,精心打造着适应强渡的船只。他们要建造的是一种船身小巧玲珑、形式别具一格、体量轻盈如燕、航速风驰电掣的“毛蚌壳”,也被称为“五板子”船。这种船犹如灵动的鱼儿,每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