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爱恨无情 > 第18章 南部背盐(2/6)
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抹苦涩的笑容,缓缓说道:“唉……咱们这都连续好多天只能吃到那些一点味道都没有、连盐都不放的饭菜啦。大家每天嘴里都寡淡得要命,一点儿滋味都尝不到,时间一长,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现在真是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啊,就连抬个担架都觉得特别吃力。”说完,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疲惫和无奈。

    其实,肖英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她同样感到浑身软绵绵的,仿佛所有的力量都被抽干了似的。然而,作为这支队伍的负责人,她深知眼前所面临的困境究竟有多严重。要知道,他们所在的通南巴地区地处大巴山深处,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这里自古以来就长期缺乏食盐资源,当地居民日常所需的盐分一直依赖于南部地区供应。因此,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南部不开井,淡死巴中人。”

    自从红军部队骤然进驻这片区域以来,原本就捉襟见肘的食盐供应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在经历了反三路围攻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并取得胜利之后,可恶的敌人开始对根据地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政策,彻底截断了川北人民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经济流通渠道。如此一来,南部的盐巴根本无法运输出来,整个苏区的军民们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盐荒危机。

    俗话说:“一两盐,二两力,三天不吃没气力。”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食盐对于人体力量和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尽管部队有着明确的规定——每人每天 1 斤粮、2 钱油以及 3 钱盐,但这一标准几乎从未得到真正的施行。

    实际上,不仅红军首长们在加餐时面临着无盐可用的困境,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尝到盐的滋味了。由于盐资源极度匮乏,市场上的盐价飞涨,1 升大米重约7 斤,却只能悄悄地换回区区 2 钱盐。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哪怕拿着 1 块银元去购买,都难以买到 1 两盐。

    面对如此严峻的缺盐局面,许多地方的人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寻找获取盐分的方法。有些地方甚至将老盐店的泥土小心翼翼地铲起来,然后放入水中煮沸,满心期待能够从中熬制出一点点珍贵的盐来。这种无奈之举充分展现了人们对盐的渴望以及当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