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怀中的心里。宁开正和赵怀中牢牢记住连长的话,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枪。他们端着枪,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双臂酸痛得像是灌了铅,沉重无比,汗水顺着额头不停地流下来,浸湿了他们的衣襟。
但他们从不喊累,因为他们知道,这支枪不仅是他们的武器,更是他们改变命运的 “伴侣”。它代表着自由、平等和尊严,是他们反抗压迫的有力武器。“开正,吃饭了!” 战友雄国民端着两个窝头走过来,递给他一个。马少奎端着两个大洋芋走过来,递给赵怀中一个。宁开正接过窝头,张嘴咬了一口,眼睛却还紧紧盯着手里的枪。雄国民见状,笑道:“你这家伙,真是枪不离手啊!” 赵怀中放下枪,剥起了洋芋皮。
宁开正笑了笑,没有说话。他从小在地主家干活,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在无尽的劳作和打骂中度过。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有一天扛起枪,成为红军的一员。现在,他不仅有了枪,还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有了对未来的希望。这支枪,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他再也不用受地主的欺压,再也不用过那种暗无天日的日子。
赵怀中的家庭比宁开正要好一点,他们家祖上原是白汝溪赵姓大族,他的父亲赵永建还做过县府里面的戒烟委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陷害入狱,又被毒打折磨得不成人样,花光家庭所有财产,才保释出来,不久就撒手人寰。一家老小无依无靠,只得来到赤红坝投奔二姑父,经二姑父介绍在宁家大户租种十担薄田,勉强养家糊口。他大哥赵怀华成家以后,掌管着全家的经济,省吃俭用,送他在私塾先生那里读书。大哥大嫂没日没夜的操劳,生下了一个儿子五岁,一个女儿三岁。这红军一来,私塾先生听说能够认得字的都要挨起,也就跑了。
赵怀中从小与宁开正放过牛,看到他在少先队,后来又参加了红军,也就随他来参加红军了。“国民,你说咱们这枪,真能打死敌人吗?” 宁开正突然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雄国民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当然能!连长不是说了吗,红军的子弹比金子还贵,两发子弹必须打死一个敌人。我们练得这么苦,肯定没问题!” 他的语气充满了自信,试图打消宁开正的顾虑。宁开正点了点头,心里却还是有些忐忑。他知道,自己虽然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