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们围着那张“神图”,对着缴获的几个自行车零件,还有一堆废钢管、破木头、烂皮革,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土法造车”之路。
没有车床?用锉刀硬磨!
没有焊接设备?用土炉子烧红了硬砸!
钢管不够圆?几个人用大锤慢慢敲!
链条对不上?一节一节拆开重新铆接!
叮叮当当!
火星四溅!
烟熏火燎!
整个马厩里弥漫着金属、木头、皮革混合的古怪气味。
失败是家常便饭。
不是车架焊歪了,就是轮子装上去直接散架,要么就是链条怎么也蹬不动。
工匠们累得腰酸背痛,满手燎泡,但看着林好天天泡在这里,亲自上手比划,谁也不敢懈怠。
十几天后。
“成了!成了!大帅!能动了!”老王头兴奋地满脸通红,推着一辆歪歪扭扭、造型极其古怪的“铁疙瘩”跑了出来。
这辆新鲜出炉的“自行车”,车架是粗糙的黑铁管焊接的,焊缝疙疙瘩瘩。
车座是用一块硬木板钉了几层破羊皮。
两个轮子大小都不太一致,轮圈上紧紧缠绕着厚厚的、涂满桐油的黑色麻布,充当实心轮胎。
整辆车透着一股浓浓的“土味”和“凑合”的气息。
“我来试试!”王大彪自告奋勇,一把抢过车子。
他学着林好之前比划的样子,笨拙地跨了上去。
车子晃了两下,他差点摔倒。
“稳住!掌握平衡!”林好在旁边喊道。
王大彪咬着牙,使劲蹬了两下脚蹬。
“哐啷!嘎吱——”
链条发出刺耳的噪音,车子晃晃悠悠地向前动了!
“动了!动了!哈哈哈!”王大彪兴奋得嗷嗷叫,越骑越快,虽然车子颠得他屁股生疼,发出的噪音跟拆房子似的,但他毫不在意。
他骑着这辆“铁马”,在刚刚平整出来的空地上转了好几圈,引来了所有人的围观。
战士们、老百姓们都伸长了脖子,看着这闻所未闻、自己就能跑的“铁疙瘩”,眼睛里充满了震惊和好奇。
“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