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它就是保卫咱自个儿!”
……
那声势,简直震天响,比过年还热闹。
李墨涵看着这场景,捋着胡须,满意地点点头,但又觉得差点意思。
光喊口号,不够深入人心。
他灵机一动,找到了识字班里那群精力旺盛的孩子,还有几个据说以前在庙会上唱过莲花落的老兵油子。
“来来来,咱们编个戏文!”李墨涵兴致勃勃,“就演咱们怎么打跑小鬼子,怎么活捉汉奸,再把大帅的英明神武给加进去!”
于是,黑风寨“土味文工团”也成立了。
排练场地就在广场边上,道具极其简陋——脸盆当锣鼓,锅盖当盾牌,烧火棍当步枪,脸上抹点锅灰就算化了妆。
演员们演技拙劣,台词念得磕磕巴巴,但架不住热情高涨,演得是声情并茂,尤其是演到“林帅神兵天降,打得鬼子哭爹喊娘”时,更是手舞足蹈,引得围观的军民爆发出阵阵喝彩和哄笑。
效果出奇地好!
李墨涵趁热打铁,又把自己写的那些“小册子”(其实就是几张纸钉在一起)分发下去。
册子里用最通俗的语言,“揭露”了东岛军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暴行(里面掺杂了他结合真实案例和丰富想象力的艺术加工),还把前几天公审老孙头的事件改编成了故事,重点突出林帅如何“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弹指间令奸贼授首”,简直把林好描绘成了能掐会算的活神仙,奸细的天然克星。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整个黑风根据地的气氛都被点燃了!
军民的凝聚力空前高涨,对东岛倭寇的仇恨被彻底激发出来。
许多原本只是抱着混口饭吃、或者被裹挟进来的流民、溃兵、土匪,看着那些标语,听着那些口号,看着那些粗糙却真挚的表演,心里也开始慢慢认同了这个地方。
他们开始觉得,黑风寨不只是一个土匪窝,更像是一个能让他们挺直腰杆活下去的家。
“跟着林帅,有盼头!”这句话,开始在私下里流传。
投奔根据地的人越来越多,甚至附近一些村庄的百姓,也开始偷偷摸摸地给黑风寨送来一些粮食、鸡蛋,或者传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