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以及考卷上多出的一道题……
一众官员的眼皮不约而同地颤动了一下。
胡大老爷,您又来这一出?
这是要把今科的学子们都逼上绝路吗?
虽然这一幕他们之前见过,但从未见过如此离奇的啊!
而且,胡大老爷,您这次居然还加码了?
这越来越古怪的题目,您究竟是从哪儿想出来的?
(本章完)
------------
对于礼部官员而言,上次县试因胡惟庸随手出一道“圈圈题”引发的轩然,着实让他们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若不是后来朱元璋召见胡惟庸,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赏赐了他几样东西,礼部官员们才松了口气,否则他们此刻恐怕仍在提心吊胆中度过。
那段日子里,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忧心忡忡地观察,生怕那些心怀不满的学子们会闹出什么乱子。
在他们看来,一旦出了什么乱子,他们这些人最少也得被发配边疆,甚至可能会掉脑袋。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回想起那段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依然记忆犹新。
如今,县试的算是过去了,可这府试……您又来?
而且,看看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题目,显然还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不过,领头的那位张主事壮着胆子,轻声问道:“胡公,这是不是有些为难那些学子了?”
胡惟庸眉头一挑,毫不在意地摆摆手:
“放心,本官自有考量。
这题既然是本官亲自出的,若出了什么问题,自然由本官承担。”
“你们既然在礼部这等文华之地任职,又肩负着为国取士的重任,小心谨慎固然无妨,但也不能束手束脚。”
“陛下在意的只有两点:一是考试是否公平,是否有舞弊现象;二是能否为国选拔人才。”
“只要做到这两点,剩下的尽管放手去做!”
胡惟庸这番话可谓是堂而皇之,冠冕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