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解缙与胡惟庸言笑晏晏,方孝儒则独自盯着胡惟庸刚写下的那首《临江仙》,口中不住赞叹。
过了一阵,方孝儒兴致勃勃地跑到胡惟庸跟前,高声说道:“陈兄,你这首词,堪称今日诗会魁首!”
此言一出,周围的学子们顿时脸色大变。
其实胡惟庸的词一出,众人心中已有定论。
但心中有数与被方孝儒如此大声宣告为第一,终究是两回事,毕竟谁不要面子呢?
然而,这一切方孝儒却全然未觉,或者说即便察觉了也毫不在意。
方孝儒与解缙二人似乎认定这位才华横溢的陈近南,便是参与此次科举的学子,于是聊了几句诗词后,话题便自然转向了此次科考。
“陈兄,县试最后一题你是如何作答的?”
“呵呵,看不懂,想不明白,便如实相告,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哦,此举甚妙,方某今日方知,坦言相告亦是一种破题之法,陈兄果然才智过人。”
“哈哈,陈兄这破题之法可谓大巧若拙,足见陈兄为人敦厚,解某同样佩服。
不过,解某更佩服的还是陈兄今日的诗才。”
“方某至今还记得陈兄写出最后一句时,心中是何等震撼。
当时方某只有一个念头,这词,怕是方某此生难以企及啊!”
“正是,正是,解某之前观看时,更觉自己以往被称为神童时的自得,仿佛一场闹剧。
若解某这般可称神童,那陈兄又当如何称呼?”
方孝儒与解缙对胡惟庸的推崇之情,并非虚言。
越是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之人,越能体会这首词的分量。
于是,三人从诗词聊到科考,一直谈到诗会结束。
就在此时,最是活泼的解缙忽然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
“陈兄、方兄,依解某看来,今日我三人相聚便是有缘,且志趣相投,不如效仿古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如何?”
胡惟庸闻言,顿时打了个寒颤,连忙摆手。
“不可,万万不可!”
(本章完)
------------
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