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不敢轻易靠近的胡府上下,更是除非必要,绝不踏入后院半步。
即便有事不得不去,也恨不得离胡惟庸那块地远远的。
胡惟庸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并不觉得自己小题大做。
毕竟,只有他清楚,这哪里是种粮食,分明是种着自己的保命符。
夜深人静时,他也曾辗转难眠。
虽然眼下他已不再是丞相,似乎最大的危机已过。
但他始终身处官场,未曾真正脱离那个漩涡。
而且,这种事哪有那么简单?
朱元璋随手丢给他一个科举主考官的职位,他虽心中抗拒,却只能老老实实接受。
说白了,只要还在局中,他就只能“躲”,而不能“藏”!
因为他没有任何底牌去拒绝朱元璋的要求。
一旦拒绝,之前所有的隐忍与低调都可能化为泡影。
朱元璋的狠辣,让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置自己于死地。
这就是没有底牌、没有倚仗的致命缺陷。
其实,不仅是他,刘伯温不也心生畏惧?
正是因为对朱元璋的忌惮,刘伯温才一心想要归隐。
可他又能如何?
刘伯温多次向朱元璋辞官,可至今仍未能真正卸下官帽。
想必此时的刘伯温,也难以安眠。
正因为朱元璋性情暴躁且难以糊弄,胡惟庸见到土豆时才会如此欣喜。
有了这东西,他便真正拥有了一张底牌。
只要自己足够低调,朱元璋顾及自己的名声与功德,必不会轻易动他。
等到那时,便能安心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清净日子了。
正所谓有所求便有所苦,无所欲则无所惧。
既然自己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自然也就不会去触碰朱元璋的忌讳,再加上自己积累的功德深厚,想不活得自在都难。
想想都觉得心满意足!
想通这些后,胡惟庸的生活越发简单了。
钓鱼,陪伴儿。
种田,陪伴儿。
研究美食,陪伴儿。
练习琴棋书画,陪伴儿。
倒不是他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