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一致意见。
可以说,朱元璋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
然而,偏偏在最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
宋利看着眼前这一幕,连大气都不敢出。
老天爷,谁知道皇上暴怒之下会做出什么事来。
自己可千万别撞在枪口上。
朱元璋虽然不好对胡惟庸发火,但绝对不会在乎一个老太监的性命。
就在宋利躲在一旁,恨不得把自己缩成一团时,朱元璋略带为难地说道:
“呃,惟庸啊,要不,这事儿你再考虑考虑?”
“标儿虽然胖了点,但人品、学识什么的,绝对没得说。”
“你以前也当过他的老师,你应该知道的!”
显然,朱元璋误会了。
在他看来,胡惟庸这是在嫌弃他那胖儿子啊!
要是别人有这种想法,朱元璋当场就得把那人全家送上刑场。
可偏偏这人是胡惟庸。
他的老兄弟、老臣子,还是刚刚立下进献仙粮大功的胡惟庸!
胡惟庸一听朱元璋这话,心里顿时一紧。
完了完了!
如果朱元璋误以为我轻视他的儿子,这罪名可就非同小可了。
胡惟庸的头脑飞速运转,急忙开口回应。
“陛下何出此言?”
“臣怎敢对太子殿下有不敬之心?”
“殿下在为人处世和监国理政方面的表现,臣已观察多时。”
“故而,臣心中自有分寸。”
“方才臣婉拒侄女入皇室,实在是觉得她配不上太子殿下。”
“太子妃之位关乎大明国运,岂能儿戏?”
“臣那侄女,的确难以胜任,恳请陛下明察!”
朱元璋见胡惟庸坚持如此,心中已然明了。
看来,胡惟庸是真心不愿将侄女嫁入皇家。
不论内情如何,总之这件事暂时是无法推行了。
毕竟,东宫择妃并非强抢民女,总需双方情愿才行。
正如胡惟庸所言,这已非两家或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私事,而是牵涉大明江山社稷!
想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