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梆子响,考生们总算能离开考场了。
不过和以往不同,这次从考场出来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满腹牢的。
“妈的,这是什么鬼题啊,我现在头都懵了!”
“我也有同感!平时我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错,可现在才发现,遇到这种不讲理的问题,我的那点本事根本没用!”
“段兄,段兄,你是我们县里学问最好的,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最后一题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被称作段兄的是个小胡子男人,看起来已经二十多岁了。
他被一群士子围住的样子表明他在士子中的威望很高,甚至听到这话后还有更多的人想挤进来。
然而,这位段兄此时也是一脸悲愤。
“学问?这是靠学问能解决的吗?我不敢说学富五车,但从五岁开始我就跟着祖父和父亲读书写字,读过的书不下百本。”
“但我敢肯定,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题目!”
看着周围的一群士子,段兄苦笑着摊开双手。
“如果在座的各位之中有人学问比我好、文章比我好,那我认栽,是我学问不够。”
“但现在这种情况,我真的不甘心啊!”
“谁能告诉我那个圈圈到底出自哪本书哪句话?我出五十两银子,让我死个明白!”
不仅是段兄这样家境优渥的学子,还有很多同为富裕出身的读书人,也都纷纷扬言要用重金换取线索。
实在是一群学子在考场被胡惟庸设计的题目折腾得够呛。
真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啊。
大家一交流,才发现所有人写的答案都是胡乱拼凑的。
没有一个人敢说有十足的把握,更别说完整地说出最后那道题的破题和答题思路了。
有个衣衫褴褛、明显家境贫寒的考生,此刻已经气得满脸涨红,青筋暴起。
“这是谁出的试题啊!”
“这分明是故意整人的吧!”
“我勤勉苦读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应对这种荒唐的东西?”
“真是该死的家伙,要是让我知道是谁出的这题,非得找麻袋把他套起来不可!”
平时有人这样骂骂咧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