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真要折腾起来,礼部上下恐怕都要头疼。
如今这样低调行事,大家反而轻松许多。
一时之间,胡惟庸在礼部的人际环境堪称和谐。
而就在礼部气氛融洽之际,明朝的新一轮恩科正在全国范围内火热进行。
本不该如此仓促的,但如今官场人才短缺已到极点。
各地正在进行的县试,正是科举的第一步。
所谓县试,连同府试、院试,合称三试,也叫童子试。
通过这三场考试,便能成为童生。
只有成为童生,才能真正踏入科举的大门。
否则,接下来的秀才乡试、举人会试和进士殿试,都毫无意义。
一次完整的科举流程,从县试开始,贯穿整个明朝。
无数寒门学子寒窗苦读多年,就是为了在这场考试中脱颖而出,实现人生飞跃。
还有无数家庭,全指望家中有人能考取举人。
毕竟,只有成为举人,才能享受明朝给予读书人的所有免税待遇。
仅此一项政策,便足以让一个家庭在当地脱颖而出,与寻常人家截然不同。
再加上日后还有授予官职的机会,就更不用说了。
这足以说明科举的重要性。
然而,这样的机会偏偏落到了胡惟庸这个看似懒散的人身上。
------------
刚开始的时候,胡惟庸其实还是有点忐忑的。
毕竟别人还在加班加点,而他却能准时上下班,总觉得心里不太踏实。
不过,在礼部待了几日后,他发现大家对此似乎都很满意。
对礼部的人来说,科举可是少有的完全由他们掌控的大事。
其中蕴藏的利益有多大?
其中可捞的好处有多少?
礼部上下都希望胡惟庸能清闲一些。
胡惟庸从来就没怀疑过礼部的能力。
他知道,礼部处理这类事务早已驾轻就熟,根本不需要外人插手,他们自己就能办好。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身为名义上的主考官的胡惟庸,已经从悠闲地晒太阳、喝茶升级到带着零食和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