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夫妻在小镇上住下了。
冯铭轩本来想带妻子在云城里好好的逛逛,带她去戏楼看看戏,逛逛铺子…
妻子说镇上离胡家村近,她喜欢住在镇上。只要妻子喜欢,其实就算住在岳父家,冯铭轩都是没意见的。
麻糖铺子里的营生还是每个月赚十几两,赶集的日子里,禾娘在麻糖膳房的窗户后,看着小镇上热闹的集市,眼含笑意。
曾经,每个大集日,就是一家三口最开心的日子。卖柴火、卖鸡蛋,买些家常日用,存下几十文钱,就是最好的时光。
曾经一家三口辛苦的攒钱,也是想买头驴子,帮助阿爹干活,不让他那么辛苦。
禾娘看着各个村落的婶子、嫂子们提着竹篮来赶集,她替她们高兴。卖掉山里货,换些铜板,存放在家里就多了些盼头。
她打量着她曾经卖鸡蛋的摊位,现在那个位置上有个婶子提着篮子在摆摊。
小桃顺着二少奶奶的视线看过去,小声问询:“少奶奶,要不婢子去看看那篮子里在卖些什么?”
禾娘收回视线,微笑道:“小桃去看看吧!说不定有什么新鲜的山里货呢!”
五月了,山上的山笋、菌子…都出来了。
往年的这个时候,她和眉儿同村里的小姐妹们一起,也在山上捡菌子,摘山萢儿。
小桃快步出了铺子,她直接去了对着铺子的摊位。
蹲在篮子后面的婶子,见来了一个衣着富贵的小娘子,赶紧笑着招揽生意,“小娘子,我家的生姜保存得好,不管是做种子,还是配菜吃都好!买一些吧!只要八个大钱一斤!”
原来是生姜啊!有些辣嘴巴,不过小桃见膳房里的大厨在烧鱼的时候,是用了生姜调味的。
小桃不确定少奶奶要不要买生姜,她笑着说:“婶子,我先回去问问!”
婶子一脸失望,目送着小娘子进了麻糖铺子。今天的大集,采买的镇里人都只是望望她的竹篮就走了。
禾娘听说是卖生姜的,没有说什么。
她在家里时也种了十来棵生姜,晒干了留起来,冬天发热或打喷嚏流鼻涕的时候,熬些生姜蒜白水,虽然辣辣的,也能好得快些,这都是村里的老人祖辈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