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年花开,就在梅树下搭个茶寮,你题诗,我作画,再邀二三知己,办个"寒香雅集"。\"
煜明望着子墨眼中跳动的火光,想起两人少年时在江南种桃的旧事。那时他们总说\"莫负春光\",如今方知,真正的\"莫负\",是在每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里,都有人与你共赴约期,哪怕只是为了一株将开的梅,一壶新煮的茶。
六、印雪·寒香入怀
雪停时,东方已泛出蟹青色。两人踩着新雪出门,子墨忽然指着地上的梅枝投影:\"你看这影子,竟像幅天然的《墨梅图》。\"煜明弯腰拾起块冻得坚硬的雪团,在梅树下印出两个相连的掌印:\"待春雪化了,这里便会生出两棵"掌印梅"——就像你我,虽各在江湖,根脉却始终相连。\"
子墨从袖中取出两枚梅形印章,\"寒香\"印递给煜明,\"玉骨\"印自己收着:\"前日请徐先生刻的,边款用了你的"几缕寒香凝玉骨"。\"煜明摸着印章上凸起的梅纹,只觉指腹间似乎残留着雪水的清凉,又带着几分梅香的幽远。
七、终章·待放繁枝
回到暖阁时,胆瓶里的绿萼梅已悄然绽开两朵。子墨将冻硬的诗稿烘在炉边,\"属意东风应不舍\"几字被热气蒸得微卷,倒像是东风吹皱的春水。煜明在诗稿空白处添了句跋:\"愿与君共待,繁枝映日开。\"
\"明日去买些羊毫笔,\"子墨呵着冻红的手指,\"我想画一套《二十四番花信风》,第一幅就画这绿萼梅——你说用宿墨勾枝,还是新墨点蕊?\"煜明望着窗外将明未明的天色,见梅枝在熹微中勾勒出清瘦的轮廓,忽然笑道:\"不如用你袖口的雪水调墨,必定能画出"寒香抱雪"的真意。\"
炉中余炭尚暖,映得满室生春。两人相视而坐,听着远处更夫敲过五更,惊起几只寒鸦掠过梅林。此时的金陵城还在沉睡,唯有这暖阁中的两盏灯、一枝梅、两个闲人,在岁末的萧寒里,守着满室墨香与友情,静待东风送暖,繁枝映日。
(全文完)
创作说明:
1 诗词锚点:以\"属意东风应不舍\"为核心意象,贯穿\"驿路逢梅—罗浮忆梅—雪夜画梅—种梅待春\"的叙事线,将七律、《梅思》、如梦令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