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的鸣叫声在拆迁村上空久久不散。林默站在井沿,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水珠溅在青石井台上,竟凝成几行细小的字迹,在晨光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1978715 暴雨 郑家祠堂 配电室"
"哟,还带日期地点导航?" 林默掏出手机对着水渍拍照,闪光灯亮起的瞬间,井水突然 "咕咚" 冒了个泡,浮上来半张泛黄的工牌,塑封膜里 007 的字样格外刺眼。
手机屏幕突然闪烁,相册里刚拍的照片自动调成了暗红色滤镜。更诡异的是,照片角落多出个模糊的人影 —— 穿着七十年代工装的女子,正对着镜头比着 "七" 的手势。
"周小梅同志," 林默对着手机屏幕挑眉,"您这自拍技术,放现在能当网红。"
地窖方向传来三声闷响,像是有人在用头撞墙。林默蹲在井边喊:"老爷子,您这时间旅行套餐包往返票吗?要不给我整个 通道?"
市图书馆古籍部的胶片机发出垂死般的 "吱呀" 声。林默把 1978 年 7 月的《郑县日报》塞进阅读器,泛黄的报纸在强光下透出密密麻麻的针眼,像是有人用绣花针在特定字句上扎过。
"昨日暴雨导致郑家村纺织厂电路短路,幸无人员伤亡" 他念着被红笔圈出的豆腐块新闻,突然发现配图照片的角落里 —— 本该是配电箱的位置,隐约可见七双脚的影子。
"管理员," 他指着胶片,"这报纸被人动过?"
老管理员推了推滑到鼻尖的老花镜:"这页总被借阅,上周还有个穿中山装的老先生" 镜片反光的瞬间,林默看见老人瞳孔里映出的根本不是自己,而是个穿工装的女子!
报纸边缘的针眼在强光下投射到桌面,组成一行小字:
"她们在配电箱后面"
子时的郑家祠堂笼罩在突如其来的暴雨中。林默撑着油纸伞站在台阶上,发现门环上缠着的红绳结着特殊的渔人结 —— 正是七十年代纺织厂女工们惯用的手法。
"1978 年款的监控摄像头?" 他对着铜门环吹了口气,锈迹剥落后露出里面刻着的 "周"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