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张涛的手机突然亮起。四人小群\"star实验室\"弹出一条消息:
薛珅:「基于近期观察数据,构建了四人关系拓扑结构模型。详见附件。」
接着是一个名为\"情感变量分析pdf\"的文件。张涛睡眼惺忪地点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复杂图表和公式,但核心内容清晰可见——一个四人关系网络图,标注着各种互动频率和情感强度参数。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的饼图:\"个体情感投入分布\",其中张涛的那一栏,姜凡、薛珅、陈希各自占据了差不多30的比例,剩下10标注为\"自我保留\"。
消息提示音接连不断:
陈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薛珅你大半夜不睡就为了这个???」
陈希:「[语音消息 00:03] (持续笑声)」
陈希:「不过说真的,我的诗性灵感占比只有27?太低估我了吧!」
薛珅:「数据不会说谎。你的诗歌创作效率在张涛在场时提升15,但内容深度下降7。」
姜凡:「」
姜凡:「(已撤回一条消息)」
张涛好奇地盯着姜凡撤回的消息提示,正想询问,突然收到薛珅的私聊:
「别理那个文件。有错误。」
紧接着又是一个文件:\"个人情感参数修正版pdf\",但两秒后就被撤回了。张涛手快已经点开,只来得及看到最后几页——一系列生理指标监测图,标题是\"对st特殊反应\",日期从转学第一天直到上周。
张涛的脸\"唰\"地红了。那些图表记录了薛珅的心率、皮肤电反应等数据,在每次与张涛互动时都有明显波动。最夸张的是上个月化学实验,当张涛不小心靠在他肩上打瞌睡时,薛珅的心跳达到120次\/分。
薛珅:「你看到了?」
张涛:「嗯。」
薛珅:「科学需要完整数据。」
张涛:「嗯。」
薛珅:「不代表什么。」
张涛:「嗯。」
长达三分钟的\"对方正在输入\"后,薛珅只发来一句:
「明天见。」
张涛把脸埋进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