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时候,祝鑫看见妻子的书信,不得不暂且把心情分到了子嗣读书上。
这一看,顿觉冤枉。
祝启昭是他的嫡次子,他真没有想着养坏孩子。
读书一事,从来没有简单的。
祝启昭不想读书,祝鑫就想着等孩子再大些,晓得道理就懂得学习了。
孩子还小,委实不用现在逼着他学习嘛。
至于说耽误孩子中举?
其实不差这一两年。
祝鑫天资非同寻常,看书一遍便能记个大概,三遍下来就能背诵个七七八八。
他着实觉得子嗣晚些读书,也不耽误二十岁中进士吧。
他的祖父祝文瑞不必说,父亲祝彬也是当世有名的儒学大家,只是他治学的道理,不是科举的朱子学问,不好教导祝绍庭兄弟两人。
但那也是很有读书天赋。
宋婉君本人幼承庭训,不说八股,对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的原文和注释,也是能信手捏来,烂熟于心。
所以这么看来,实在不该抓这一两年的时间。
可是!
谁能保证祝启昭有这样的天资呢?
祝鑫给出的这么些理由,说白了,他就是不想费心去督促子嗣学习。
他心中隐秘处,何尝不晓得若是孩子没有天资,现在年少时不培养好习惯,不打好基础,等到七八岁,已经实在晚了。
他不过是不想浪费自己的精力去督促子嗣读书。
左右一个嫡次子废了,以后还有其他庶出子。
本朝不禁止庶出子嗣科举啊。
宋婉君思及此,眸中闪过狠戾。
对于夫婿和夫家宗族,无论是嫡出还是庶出,只要子嗣有天赋,那就是值得培养,是宗族全力托举的存在。
但对于宋婉君这等正妻就不同了,她只要有些手段,娘家强势些,就绝不会容忍这等庶出子爬到自家孩子的头上!
说来祝鑫和宋婉君年纪轻轻就能成为祝家的话事人,就不得不感激祝鑫的祖母,祝文瑞祝相的发妻,那位陪他走了几十年风雨的周老夫人。
周老夫人膝下只有祝彬一子,当年因为祝鑫权倾朝野,为了避嫌,也是为了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