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服邑的初春,仿若一位性急的信使,抢在时令前头,为这片土地送来生机的消息。大地之上,冻土尚未完全消融,硬邦邦的土层仍透着冬日的丝丝寒意。然而,城东那片往昔荒芜的土地,已然奏响劳作的旋律。此起彼伏的锄头声,好似欢快的鼓点,打破清晨的静谧。赵括身着尚未解下的战甲,身姿笔挺,步伐沉稳地踏入田垄间。战甲在晨曦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却又与这满含希望的田园景致奇妙相融。
田地里,赵括一眼便瞧见瘸腿老木匠的儿子。他身形佝偻,脊背因长年累月的劳作微微弯曲,却仍劲头十足地驾驭着新制铁犁翻耕土地。铁犁的铧刃锋利无比,每次切入冻土,都发出 “咔嚓” 一声脆响,仿佛在向大地宣告春耕正式开启。这声响惊飞一群啄食草籽的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叽叽喳喳飞向天空,翅膀扇动声与老农们爽朗的谈笑声交织,在晨雾弥漫的田野间,织就一张温暖且充满活力的网。
“大人,这‘丘’制可太灵啦!” 一位满脸皱纹、饱经沧桑的老农直起腰,额头布满汗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亮。他顺手拿起田埂上的陶壶,猛灌一口,陶壶磕在田埂上,发出沉闷声响。老农接着说道:“按实耕面积缴税,我家后山那两亩坡地,今年也能种上粟米了。以前按老规矩缴税,根本不划算种,如今可算有指望了。” 赵括闻言,微微蹲下,伸出修长手指,轻轻捻起新翻出的土块。土块带着些许湿气,在他指尖摩挲时,竟惊喜发现里头藏着几粒嫩绿的野芽,好似大地不经意间展露的生机。这时,远处传来孩童清脆的嬉闹声,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像一群欢快的小鹿,追着运送苜蓿的牛车奔跑。牛车上,坐着一位匈奴老妪,她面带微笑,用不太流利、带着浓重草原口音的赵语,哼唱着古老的草原牧歌,歌声悠扬,仿佛将草原的辽阔与自由带到这片农田之上。
商道的变化,更是令人啧啧称奇。曾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的西市,如今已全然变了模样。每日卯时,天色刚破晓,西市便热闹起来,挤满驮着货物的骆驼。这些骆驼来自遥远的西域,长长的睫毛下,眼睛透着灵动与好奇。西域商人迅速支起帐篷,帐篷里,琳琅满目的琉璃器皿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晕,宛如梦幻中的珍宝世界。与之相邻的,是匈奴马帮带来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