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射中一块即将砸中同伴的巨石,巨石瞬间被射得粉碎,碎石飞溅。赵括站在山顶,将这一幕看得真切,他不禁暗自惊叹,这三箭无论是角度的刁钻,还是力度的掌控,相较于三个月前,都有了质的飞跃,足见这段时间的训练卓有成效。
就在先锋军因巨石袭击陷入短暂混乱时,模拟敌军的骑兵从谷尾如潮水般汹涌杀出。他们呼喊着口号,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赵括目光敏锐,一眼便注意到胡人少年并未慌乱,他眼神坚定,带着五名骑兵迅速绕到西侧山壁。他们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陡峭险峻的崖壁之后,赵括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 那少年果然将他平日里教导的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牢记于心。没过多久,崖顶传来胡弓特有的低沉嗡鸣声,模拟敌军的骑兵听到这声音,顿时阵脚大乱,士兵们纷纷仰头张望,神色慌张,队伍瞬间陷入混乱。
正午时分,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谷中,晒得岩石滚烫,仿佛要将整个山谷点燃。第二轮演练在这般酷热的天气下拉开帷幕。这次模拟的场景是飞骑营遭遇匈奴轻骑的追击。飞骑营的骑兵们在开阔无垠的荒原上策马狂奔,身后扬起漫天的黄土,犹如一条黄色的巨龙在大地翻腾。赵括特意安排亲卫假扮匈奴骑兵,他们拉开强弓,射出响箭,尖锐刺耳的箭声在旷野中不断回荡,带着一种令人胆寒的压迫感,仿若真正的匈奴追兵已然近在咫尺。当追兵距离拉近到百步之内时,瘸腿老木匠的儿子反应迅速,他猛地勒住缰绳,战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声嘶鸣。与此同时,他手中的汉弩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前排的 “敌军” 战马瞬间被击中,轰然倒地,将后面的骑兵队伍冲得一阵混乱。
然而,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就在众人以为局势暂时得到控制时,一匹受惊的战马突然如脱缰之马,疯狂地冲入飞骑营的阵列。它横冲直撞,嘶鸣不断,瞬间打乱了原本整齐有序的阵型。胡人少年见此情景,立刻高声呼喊,用胡语下达指令。几个匈奴出身的骑兵迅速反应过来,他们默契地组成楔形阵,凭借精湛的骑术,一点点将受惊的战马逼向外侧,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赵括在一旁观察着,他注意到他们的配合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完全看不出汉胡兵种之间的差异,心中对飞骑营的融合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