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他双手郑重地展开一卷绘有秦军详细布防的帛书,帛书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冷光,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苏离眼神中透着决然,语气坚定地说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会让燕王看清局势,明白秦国若吞并赵国,下一个目标必然是燕国的易水防线。唇亡齿寒,燕王不会坐视不理。” 赵括微微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枚刻有马服邑徽记的玉珏,玉珏温润的光泽在灯光下一闪而过。他将玉珏塞进苏离手中,语重心长道:“此去燕国,路途遥远,危机四伏。若遇险境,可凭此物向代郡守军求援,他们定会全力相助。” 苏离双手接过玉珏,小心收好,单膝跪地,行了个大礼,而后转身,大步流星地踏入茫茫夜色之中。他的身影在北风中逐渐模糊,却恰似划破黑暗的利刃,带着赵括的期望与使命,毅然前行。
当使者们肩负着使命踏上征途,赵括将目光坚定地转向封地内部。他在城门口设立 “谏言箱”,那是一个朴实无华的木箱,却承载着赵括对民意的尊重与渴望。每日破晓时分,天色微明,晨曦尚未完全驱散黑暗,赵括便会亲自来到城门口,查看百姓投递的竹简。一日,他从箱中取出一封孩童笔迹的信,信上的字迹稚嫩却工整,写着:“将军,南坡的水渠总堵,农时要误了。” 看着这封信,赵括的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同时也涌起一股责任感。次日清晨,曙光初照,赵括便带着工匠出现在田间地头。他毫不犹豫地卷起裤脚,踏入泥泞的水渠,冰冷的泥水瞬间没过脚踝,他却浑然不觉。他与百姓一同清理堵塞的碎石,双手被尖锐的石头划破,鲜血滴落在泥水中,很快便被泥水淹没。这一幕很快传遍马服邑,市集上的粮商们看到赵括如此心系百姓,深受触动,开始主动降低粮价,希望能为百姓减轻一些负担。老妪们在井边议论时,语气里多了几分对 “马服君” 的赞许,那赞许的话语就像温暖的春风,在马服邑的大街小巷中悄然传递。
在军事筹备上,赵括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与远见卓识。他将马服邑划分为五个防御区,每个区域都设置了独立的屯粮点与军械库。屯粮点里,堆积如山的粮食散发着淡淡的谷香,仿佛在诉说着马服邑坚守的底气;军械库里,寒光闪闪的兵器整齐排列,彰显着赵军的威严。他命人在城墙内侧挖掘暗道,直通城外的山谷。挖掘暗道的过程艰难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