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第70章 民生改善(2/5)
毛堆成的小山,那些皮毛质地优良,色泽光亮,散发着独特的气息。绸缎庄掌柜的算盘珠子拨得飞快,发出清脆的噼里啪啦声,他一边熟练记账,一边时不时偷偷瞥向城门口。那儿新立的双语告示牌十分显眼,上面 “胡商可自建货栈” 的条文,被朱砂反复描过,在春风吹拂下,那墨迹泛着油亮的光泽,仿佛在向世人宣告马服邑商业政策的变革。

    民生改善的鲜活印记,深深融入百姓的衣食住行里。街角新开的酒肆,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散发着迷人魅力。酒肆中飘出的米酒醇香,像无形的丝线,吸引着过往行人。老板娘是一位改嫁的胡妇,她独具慧心,将胡人的烤饼技艺与赵地炊饼巧妙融合。她做出来的炊饼,色泽金黄,酥脆可口,饼面上撒着芝麻与孜然,香气扑鼻。这独特的美味一推出,便引得食客们纷纷驻足,排起长长的队伍。更夫老周,像往常一样敲着梆子,沿着街巷巡逻。当他路过一群孩童玩耍的地方时,不禁惊讶地瞪大双眼。往日里,这些孩童穿着破旧不堪、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如今却个个身着簇新的粗布短打,显得精神饱满。不仅如此,他们腰间还别着用兽骨精心磨制的哨子,时不时吹响,发出清脆声响,满是童趣。

    学堂的变化,让老学究们既惊喜又有些始料未及。赵括大力推行的 “耕读并行” 之策,好似一股春风,吹进学堂。如今的学堂里,不再是老世族子弟的专属,许多布衣孩童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晨光中,孩子们清脆的诵读声,宛如天籁之音,与校场传来的操练声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某个晌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学堂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教书先生正在讲解《诗经》,声音抑扬顿挫,富有韵味。就在这时,一个匈奴少年突然站起身,脸上带着一丝羞涩,却又满是自信。他用带着浓郁草原口音的赵语,背诵起自家的游牧歌谣。那歌谣旋律独特,歌词质朴,饱含对草原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少年的举动,引得满堂大笑,然而,教书先生却陷入沉思,他拿起竹简,认真记下新的教学思路,或许,他已意识到,不同文化的交融,将为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与可能。

    水利工程的竣工,无疑是民生改善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当第一条灌溉渠贯通的那一刻,浑浊的渠水裹挟着浓浓的春意,好似一条奔腾的巨龙,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