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青山一听头都大了。
他之所以下定决心搬去护林点住,首要目标自然是养殖和打猎方便。
但其次,也是为了躲清闲。
因为这些天,上门的媒婆几乎踏破了门槛,陈青山一天甚至能被三个媒婆同时找上门。
但陈青山向来只晓得打猎打猎再打猎,于美色并不十分要紧。
更没有心思谈婚论嫁,所以躲到山林子里,避那群媒婆远点。
如今娘当着自己面又提,他也只能随口敷衍:“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说罢,便背起行囊一溜烟的就跑了,生怕母亲再追问。
路过田埂时,还能看到不远处集体开荒的众人,个个干劲儿十足。
他沿着山路往上走,过去的小路早被齐腰深的灌木丛吞没。
这里以前是有路的,但三年前赵德贵当大队长时撤了守山人。
长时间没人踩,路自然也就没了,又得重新蹚。
陈青山用猎刀砍了半刻钟,才终于到达目的地。
护林点就在西山林口的凹地。
四周有三棵合抱粗的红松立在屋前,树干上还钉着块——“红松屯护林点”。
陈青山绕着四周转了一圈,随后来到门前。
木门的铜锁挂着新缠的铁丝,正是高大山说的“加固过的”。
陈青山插入钥匙一转,门便开了。
屋内比想象中宽敞。
五架梁的土坯房被民兵队收拾得干干净净。
靠东墙是盘半人高的土炕,炕席也是新换苇编的。
西墙则钉着两排木架,前任守山人留下的兽夹、套索整整齐齐码着,墙角还立着把生锈的猎枪——不过枪管早被卸掉,只留个空壳充数。
而当陈青山看到灶台时,却是眼睛一亮。
只见灶膛里塞着晒干的玉米秸秆、旁边还放着两捆干柴——定是高大山特意留的。
陈青山笑了笑,点燃了土炕,随后抖开蓝花被子铺在炕上。
随着温度渐渐升上来,这冷清的屋子瞬间有了暖意。
居住的问题收拾妥当,陈青山便开始拎着铁锹去屋后找猪圈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