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116章 《粤语书写的抗争诗学》(1/3)
    《粤语书写的抗争诗学》

    ——论树科《我噈喺想讲白话》的语言自觉与文化突围

    文\/文言

    第一轮:方言书写的生存论境遇

    在全球化与普通话推广的双重夹击下,粤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树科《我噈喺想讲白话》以近乎宣言式的姿态,将语言选择升华为存在主义层面的抗争。诗中\"我噈喺想讲白话啫\"的反复咏叹,恰似萨特笔下被抛入世界的存在者,在语言异化中执着寻找本真性。这种语言焦虑并非个案,而是整个岭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集体症候。当诗人用\"粤语啲中文、汉字\"进行创作时,实际上是在重构海德格尔所谓的\"在世存在\"方式——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安放灵魂的居所。

    第二轮:解构\"煲冬瓜\"的话语霸权

    \"争夺乜鬼、乜物话语权\"的愤怒诘问,直指普通话推广中的权力话语。这里\"煲冬瓜\"的戏谑称谓,暗合了霍米·巴巴的\"拟像\"理论:当标准语以文化霸权姿态规训方言时,实质是制造语言等级制的拟像现实。诗人敏锐捕捉到这种权力运作机制,\"篱笆\"意象既指物理空间的区隔,更隐喻福柯式的\"全景敞视监狱\"。通过解构\"争夺话语权\"的伪命题,树科揭示出语言生态的真相:所谓争夺本不存在,有的只是对语言多样性的系统性抹杀。

    第三轮:身体诗学的方言呈现

    诗中\"心度嘅事情\"的\"心度\",在粤语中特指内心深处,这种身体性词汇的运用,构建了独特的认知诗学。依循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语言与身体经验存在互文关系。当诗人用\"噈算系用粤语字写下诗\"时,每个方言词汇都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身体图式\"。这种书写实践,与韩少功《马桥词典》中通过方言重构地方性知识的努力形成互文,共同验证了方言作为文化基因库的不可替代性。

    第四轮:解构主义的狂欢化书写

    \"气煞人也\"的俚语入诗,打破了精英话语的严肃性,形成巴赫金所谓的\"狂欢化\"效果。这种语言游戏策略,恰似王小波在《红拂夜奔》中对方言的戏仿运用,通过解构语言的神圣性来重构表达自由。诗人刻意保留的口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