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赶紧说道:“陛下圣明。臣以为,文化交流是一把双刃剑,虽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我们可以在促进贸易的同时,加强对大唐文化的宣扬与保护,让外邦之人了解并尊重我们的文化。”
一位保守派大臣哼了一声:“说得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外邦之人习性各异,谁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房遗爱笑着回应:“大人,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比如在商路沿线设立文化交流场所,向外邦商人展示大唐的礼仪、文化、艺术等。同时,对于进入大唐的外邦之人,要求他们遵守大唐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李世民听了,微微点头:“房爱卿的提议倒是可行。既不能因噎废食,阻碍商路贸易的发展,也不能忽视文化保护。这样,房爱卿你负责制定一套具体的文化交流与保护方案,呈给朕审阅。”
房遗爱拱手领命:“是,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解决了朝堂上的争议,房遗爱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建立贸易纠纷解决机制。他广发告示,召集了大唐各地的贸易行家、律法专家,以及一些熟悉外邦情况的人士。
众人齐聚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房大人,我觉得首先得统一度量衡,这是引发贸易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贸易行家率先发言。
房遗爱点头称是:“没错,统一度量衡势在必行。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短期内,我们可以制定一个换算标准,供交易双方参考。”
一位律法专家接着说:“房大人,除了度量衡,对于交易合同的规范也很重要。得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出现纠纷,有法可依。”
房遗爱眼睛一亮:“说得好!我们可以制定一套通用的贸易合同模板,明确各项交易条款,包括货物质量标准、交付方式、违约责任等等。”
这时,一个熟悉外邦情况的人说道:“房大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习俗也不同,我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是不是也得考虑进去?”
房遗爱思索片刻:“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收集和研究外邦的商业习俗,在制定规则时,尽量兼顾各方利益,避免因习俗差异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