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舒、肝脾不和者,用之皆效”,创“公英根芍汤”(根20g、白芍18g、甘草6g)治“肝热侮脾,腹中作痛”,奠定其“调和肝脾”的临床地位。现代《中药学》教材明确将根归入“利湿退黄药”子类,与叶的“清热解毒药”形成分工。
三、现代研究:成分解析与药理突破
蒲公英根的药效物质基础集中于根部特化组织,其多糖、甾醇、酚酸类成分含量显着高于地上部分,形成独特的药理作用。
(一)核心活性成分
1 多糖类(占干重8-12):
- 主要为蒲公英聚糖(taraxan)、菊糖(ul),具显着保肝作用,可促进肝细胞谷胱甘肽(gsh)合成,抑制l4所致肝损伤,降低alt、ast水平(《中国中药杂志》2019)。
2 甾醇类(以蒲公英甾醇为主):
- 含量为叶的15倍,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1型胶原合成,抗肝纤维化,对肝硬化前期有效(《phytodice》2021)。
3 酚酸类(咖啡酸、阿魏酸为主):
- 根部含量高于叶30,具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抑制nf-kb通路,减轻肝内炎症反应,辅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4 挥发油(倍半萜类化合物):
- 含蒲公英醇、棕榈酸乙酯等,赋予根部特殊香气,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力,治慢性胆囊炎(《时珍国医国药》2020)。
(二)药理作用与临床验证
1 保肝利胆的“三向调节”
- 抗损伤:多糖成分修复肝细胞膜,降低内毒素所致肝细胞凋亡,适用于药物性肝损伤(如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
- 促代谢:加速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减少肝内脂质沉积,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显示,联用根提取物可使肝脂含量下降187);
- 通胆腑:增加胆汁流量(较对照组提高25),松弛oddi括约肌,治胆石症术后胆汁淤积(《中医杂志》2022)。
2 止血与免疫调节
- 炒炭后鞣质含量达52,可缩短出血时间(小鼠实验显示缩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