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柴胡:酒制后升提作用增强,用于中气下陷(如补中益气汤多用酒柴胡)。
2 历史演变:
- 汉代:《伤寒论》中柴胡仅用根部,生用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 唐代:《千金方》始载柴胡炮制,提及“去苗,锉”,区分根与地上部分。
- 明清:《本草纲目》明确醋炙、酒炙法,强调“柴胡能引诸药至肝胆,治胁痛必用”,奠定疏肝功效核心地位。
六、总结
柴胡以根部为核心入药部位,春秋季采挖者药效最佳,其核心成分为柴胡皂苷与挥发油,兼具和解少阳、疏肝升阳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解热、保肝、免疫调节等作用,为临床治疗肝胆疾病、情志失调及发热性疾病的要药。炮制工艺的发展则进一步细化了其功效偏向,体现了中药“因证施药”的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