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网游动漫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拜祭药王庙之药祭怀牛膝(2/2)
用目光、用指尖,在太行深谷里走出的活体药经。

    张道长不知何时捧来唐代陶制\"药仙坛\",坛身上的模印贴花,正是牛膝伴生的艾草与忍冬。\"当年真人用此坛泡牛膝酒,\"老人的指腹摩挲着坛口的酒渍痕迹,\"坛底刻着"足痿者饮之,百日能行",现在虽看不清了,可这土陶的透气性,倒比玻璃罐更合"酒制行药势"的古法。\"叶承天忽然想起自己在《中医典籍外译考》中读到的,日本正仓院藏的唐代牛膝标本,正是用这种焦作红胶泥封坛——原来医道的种子,早就顺着丝绸之路,在异国的土壤里开出了相似的花。

    根须上的晨露渐渐蒸发,露出细密的绒毛,像老人手背的皱纹。叶承天忽然想起导师临终前的话:\"读《千金方》要读字缝里的汗渍。\"此刻他望着瓷盘里的武陟牛膝,终于懂得:那些被典籍定格的植物,从来不是标本室里的干花,而是太行山上活着的文字——根须的每一道蜷曲,是孙思邈采药时留下的脚印;断面的每一滴汁液,是千年风雨酿成的注解;就连沾着的红胶泥,都是大地写给医者的情书。

    当青铜磬第三次响起,叶承天将牛膝轻轻放回瓷盘。根须在麻巾上投下的影子,不知何时与千头柏的枝桠重叠,形成一个\"寿\"字的雏形。他忽然明白,为何古人要在祭仪中如此郑重地陈列药材——这不是简单的供奉,而是让每一味本草都成为代言人,替山川说出药性,替岁月讲出医道,替千年前的药王孙思邈,在瓷盘与典籍之间,在晨露与晨光之中,写下永不褪色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