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口周围的肿胀和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12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等。当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其含有的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炎、镇痛作用,有助于伤口愈合。
13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等。川芎嗪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伤口处的血液流通,为组织修复提供良好条件。
14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等。生地黄中的地黄多糖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能滋阴养血,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15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伤口愈合。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白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功能,有助于清除伤口处的细菌和坏死组织。
16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等。党参含有的党参多糖等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为身体恢复提供能量。
17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等。白术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其挥发油等成分能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间接促进伤口愈合。
18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等。茯苓中的茯苓多糖等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作用,能健脾利湿,改善机体的内环境,有利于伤口的修复。
19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