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叶承天望着药罐中蒸腾的雾气在槐树枝叶间聚成“通”字,忽然想起《淮南子》“万物皆禀气而生”的记载——这株吸饱谷雨的公英、埋在茶树根的土茯苓、承接百谷的雨水,原是天地在节气交替时,递给世人清利湿热的钥匙,而醋炙柴胡的那抹酸,正是打开这把锁的巧劲。
当采茶女饮下半碗药汤,腿上的灼热感竟如退潮般消退,指尖触到的不再是红肿的疱壁,而是渐渐平复的肌肤,像摸到了炒青后摊晾的茶叶,带着新生的柔软。窗外的谷雨霖不知何时转成了细雾,老茶树上的新芽在风中轻颤,将露珠抖落在公英叶心,发出“滴答”轻响——那是草木与人体、节气与药材在湿热困阻中,共同谱写出的通利乐章,让淤积的湿热,在谷雨的天光里,顺着公英的吸湿孔、土茯苓的瘤状突、柴胡的引经路,找到了归乡的方向。
谷雨的天光从雕花窗棂斜切进来,在青砖上投下老茶树的斑驳影迹。采茶女捧着粗瓷碗的手还沾着新茶的涩香,碗沿的热气漫过公英茎尖时,叶承天的指尖已捏着那截中空的茎秆——茎身微弯如脾经的走向,断口处的乳白色汁液正顺着指腹往下淌,在她腿上的湿疹区画出道湿润的银线。
“《千金翼方》说‘诸湿肿满,当利其小便’,”他的腕部轻轻发力,公英茎尖如微型导管划过红肿的疱壁,“你看这茎,”对着光呈半透明的玉色,“七道棱线对应三焦的七窍,中空处能吸走肌腠间的湿热,”茎尖扫过血海穴时,疱壁薄处竟渗出细小的水珠,像谷雨晨露从茶芽滚落,“就像茶农疏通堵塞的竹制导水槽,湿热顺着茎的空窍往外渗。”
采茶女忽然吸气,腿上的瘙痒感随着茎尖的滑动如退潮般褪去,公英的苦香混着清凉的触感,像揉碎的薄荷叶敷在发烫的皮肤上。那些被她日夜抓挠的血道子,此刻正被公英茎的汁液浸润,乳白色的液体在痂痕处凝成极细的丝,恍若草木在为她编织愈合的网。“感觉到了吗?”叶承天的指尖停在阴陵泉穴,茎秆的中空正好对着穴位的凹陷,“湿热在顺着茎的脉络往外出,就像你采茶时顺着茶枝摘掉病叶,要给身体留条泄浊的路。”
午后的阳光终于穿透雾霭,在天井里铺出块块金箔。阿林端来的公英鲜叶泥还带着晨露的凉润,深绿色的叶浆混着土茯苓粉,在瓷碗里形成细密的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