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发作\/肠络瘀阻)
- 主症:腹痛拒按,痛有定处,大便夹血块或紫暗脓血,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 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 处方: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当归10g、川芎9g、赤芍12g、延胡索12g、没药6g、肉桂3g、丹参15g、甘草6g。
- 加减:腹胀气滞加木香、香附;便血多加三七粉(冲服)、茜草炭。
三、常用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 清热利湿药(针对湿热证)
- 黄连:含黄连素(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抗炎(抑制tnf-a、il-6等细胞因子)、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屏障作用
- 黄芩:含黄芩苷,抗炎(抑制nf-kb通路)、抗氧化、调节免疫(抑制th17细胞分化,促进treg细胞)、抑制肠道黏液蛋白降解。
- 白头翁:含白头翁皂苷,抗肠道感染(抑制阿米巴原虫、细菌)、抗炎(降低il-1β、il-6)、诱导肠道黏膜细胞凋亡调控。
2 健脾益气药(针对脾虚证)
- 白术:含白术多糖,调节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促进肠黏膜修复、增强免疫(提高il-10抗炎因子)、抑制肠道过度分泌。
- 茯苓:含茯苓多糖,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od)、调节免疫(激活巨噬细胞,平衡th1\/th2免疫应答)。
- 党参:含党参皂苷,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力(促进siga分泌)、改善肠道微循环、抗疲劳(提升atp酶活性)。
3 温肾固涩药(针对脾肾阳虚证)
- 附子:含乌头碱(炮制后毒性降低),调节肠道运动(抑制异常亢进的肠收缩)、改善虚寒状态(升高体温,增强代谢)、抗炎(抑制nf-kb通路)。
- 补骨脂:含补骨脂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修复(上调热休克蛋白hsp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