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一天天减轻,食欲也越来越好,能正常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大便逐渐成形,不再像之前那样溏薄。
三诊:稳步推进,巩固疗效再发力
又过了一周,赵大伟第三次来到诊室。此时的他,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许多,面色红润了不少,脸上也有了些许笑容。他兴奋地告诉医生,胃脘疼痛基本消失,只是在饮食稍有不当时,会有轻微的不适感;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的症状已经很少出现;胃脘胀满感几乎没有了,食欲也基本恢复正常。不过,他仍感觉身体有些乏力,尤其是在活动后,还有口干的症状。
白骄阳医生再次为赵大伟进行仔细诊查,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弱。综合判断,病情已得到明显控制,脾胃功能在逐渐恢复,但气阴两虚的情况显现出来。于是,医生再次调整处方,在继续巩固疗效的基础上,着重益气养阴。
三诊处方:
柴胡8g、白芍10g、枳壳8g、炙甘草6g、黄连3g、吴茱萸1g、煅瓦楞子20g、海螵蛸20g、延胡索10g、川楝子8g、香附8g、陈皮8g、法半夏8g、茯苓15g、白术15g、党参15g、黄芪30g、白及10g、三七粉(冲服)3g、太子参15g、麦冬15g、石斛15g 。每日1剂,水煎400l,分早晚两次温服。
处方解析:
- 药物调整:进一步减少柴胡、白芍、枳壳、黄连、吴茱萸、延胡索、川楝子、香附、陈皮、法半夏等药物的用量,因为肝气郁结、胃中邪热等问题已基本解决,避免药物过度干预;加入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与党参、黄芪配伍,增强益气之功,同时太子参药性平和,补而不燥,可避免温燥伤阴;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能滋养胃阴,缓解口干症状;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与麦冬协同,增强养阴之力,改善气阴两虚的状况。
- 君臣佐使变化:君药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剂量再次降低,主要起调和气机的作用;臣药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海螵蛸、延胡索、川楝子以较小剂量继续发挥清余热、制酸、止痛的作用;佐药香附、陈皮、法半夏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