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容积。
- 长度:从胃底至胃角切迹(小弯侧的明显凹陷),约 12~15厘米(小弯侧)。
4 幽门部(pyloric part)
- 分为两部分:
- 胃窦(antru):胃体与幽门之间的较窄区域,内壁光滑,无胃绒毛。
- 长度:约 5~7厘米(小弯侧)。
- 幽门管(pyloric canal):胃窦末端通向幽门的短管,长约 2~3厘米。
- 幽门(pylor):幽门管末端的环形括约肌,厚约 05~1厘米,控制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
三、胃壁的解剖层次与细胞组成
胃壁从内到外分为 4层,各层结构及细胞组成如下:
1 黏膜层(usa)
- 厚度:空腹时约 03~05毫米,扩张时可变薄至 01~02毫米(因伸展而变薄)。
- 组成:
- 上皮层: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表面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保护胃壁,每2~3天更新一次。
-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胃腺(不同区域腺体不同):
- 胃底\/胃体: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颈黏液细胞。
- 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少量壁细胞。
- 黏膜肌层:薄层平滑肌(内环外纵),推动腺体分泌物排出。
2 黏膜下层(subusa)
- 厚度:约 05~1毫米(疏松结缔组织,弹性较大)。
- 组成: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神经丛(如黏膜下神经丛,调节黏膜功能)。
3 肌层(curis)
- 厚度:空腹时约 1~3毫米,扩张时变薄至 05~1毫米(平滑肌纤维伸展)。
- 组成:三层平滑肌(较其他消化道多一层):
- 内层:斜行肌(仅存在于胃底和胃体上部,帮助研磨食物)。
- 中层:环行肌(最发达,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