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标实在于气滞、血瘀、水停相互搏结。” 刘学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白骄阳医生继续说道:“您的肝功能轻度异常,从中医角度来说,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失常,影响了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水湿,脾胃虚弱,水湿就无法正常代谢,停聚在体内形成腹水。而胃底静脉曲张、脾大,是因为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在局部瘀滞导致的。” 经过一番深入的病情分析和病机解析,白骄阳医生开始为刘学海拟定方剂。
他决定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为主要治疗原则,选用经典方剂中合理的配伍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
处方如下:柴胡12g、白芍15g、枳壳10g、炙甘草6g、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郁金12g、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30g、泽泻15g、猪苓15g、大腹皮15g、厚朴10g、鳖甲(先煎)15g、牡蛎(先煎)15g、茵陈15g
下面来详细分析每一味药物的药理:
-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为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它能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缓解胁肋胀痛,是疏肝理气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抗炎、解热、保肝、利胆等作用,可改善肝脏的炎症反应,促进胆汁分泌。
-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与柴胡配伍,一散一收,可增强疏肝柔肝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白芍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
- 枳壳:性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可助柴胡、白芍行气解郁,消除胀满。药理研究显示,枳壳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 炙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调和诸药,补脾益气。在方中起到协调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同时可缓解药物的烈性。现代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可养血活血,改善肝脏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