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毕业前的实习医生了。
乍一见面格外亲切。大家相互打招呼,都请:“多多关照、多多指教”。
翌日,正式开始了上课。
忆江南、张国梁与二班吴翠云、赵国庆、三班的刘石南五人编在同一小组。
由南野县医院外科朱医生带队,加上两名乡镇卫生院来进修的医生、75届2名实习医生,一行10个人蜂拥到病房的病床前面。
第一天,忆江南和张国梁什么都不懂,查房碰到的病人、也只能把病名先记下来,回来就赶紧翻书,了解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治疗原则……
外科疾病的一个特点就是“疼痛”,这就必须要和内科基础课“疼痛”的性质、发病时间、人体部位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
接下来就是练习写病历开处方、结合病人的身体状况再复习有关的解剖、生理生化、药理等基础医学知识。
对于第一次接触临床病人、从“不会”到“会”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学校带教的李谈建老师就特别注重临床与基础知识的相结合。
李老师年轻、话不多,对于专业范围内的知识非常熟悉,他总是能抓住要点提出问题,非常有助于学生把各种医学知识融会贯通。
他提出问题,等待学生们的回答,如果没有人能回答上来,他就会迅速熟练地有条有理的进行讲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国梁与忆江南是同一个见习操作小组的。
张国梁是第一次与病人打交道,要从打针、换药开始练习操作。
看着他手执注射器、颤抖着比划着、还把药水滴在了病人的身上;1米76的高个,咬牙切齿把针头扎进了病人的臀部时,忆江南就很想笑;用那么大的劲头,好像有多大的仇似的。
每天医生们查房结束就要开始换药。
这位老兄一点无菌概念都没有,两手握着两把镊子,夹着酒精棉球,就在病人的皮肤上来回乱涂,洗过伤口的盐水棉球又放回治疗盘子里面,覆盖伤口的敷料,一个没夹住,掉落在病人的衣服上,再夹起来就直接盖在伤口上。
他还满不在乎地说:“75届的那两个人也和我差不多”。
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