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饲养做准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唐有钱让老村长带人大规模收干苜蓿这类可以作为兔子饲料的草料,变相将附近没有收入寨子的流民利用了起来。
虽然五十斤草料换取一斤木薯粉条,但对这些流民来说却是一个不被饿死的机会。
不过短短几天,方圆十里的干苜蓿这类可以作为兔子饲料的草料被采摘一空。
唐有钱也没有闲着,他将木匠制造好的条编成狭长笼(长三尺,高一尺半),内衬干燥松针,外面再包裹黑布,以仿巢穴环境,并在黑布之间预留一指宽缝隙通风。
如此设计,正是应对陷阱捕捉回来野兔的应激反应。
他们之所以圈养死亡,就是应对野生动物的应激反应。
想要成功圈养它们,首先就是提供一个它们安心的环境。
饲养场远离居民区,所以避免太多人打扰。
这只是第一步,随后他将这样的方法交给负责饲养兔场的十人,让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制作更多的防应激长笼。
接着,唐有钱进行第二步,这一步也核心步鄹,他出寨采摘了许多野薄荷,将它们碾成汁液,保存在陶瓶中,以备后用。
陷阱的效率不高,三天也才抓到了十来只野兔。
正好,这些野兔给了唐有钱试验的机会。
他将十人唤来,用之前制造好的薄荷汁液涂抹一点在身上,以掩盖人的气味,投喂时将衣角布料与新鲜草料一同放入笼内,让其气味一致。
随后掏出自造好的骨笛,让其兔子熟悉这骨笛的声音,方便以后的投喂。
这样的过程,唐有钱与兔场的十人进行了十日之久,后面陆续进来的野兔也被登记分开。
紧接着就是第二步的第二阶段——近身。
一点点尝试近距离接触,用手一点点地抚摸它们的身子,这个阶段需要半个月。
最后就是驯成,将前面完成步骤的野兔放入饲养区,让其习惯饲养环境。
为了防止一窝端,唐有钱将兔场设计为五个,分散在后山的各处。
看似简单,可这一系列下来,却足足花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
不过成果也不错,看着数百只兔子在饲养区,唐有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