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Z世代艺术家 > 第122章 开山怪方星河(4/8)
没敢打,就呼呼啦啦的跪倒一片。

    真要是像科学圈政经圈那样牛人辈出个个强梁,我安心躺平做个富家翁又如何?

    所以,这破破烂烂的内娱啊,你们简直太他妈需要我了!

    文化圈也有好多人意识到了这件事——我们太需要方星河了。

    然后,大半的圈里人都通过各种方法表示了不认同。

    除了销量引发商业价值的轰动之外,内容才是本次爆炸式反响的重点。

    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但却很少出现的态势是,清北复交等高校集体下场,社科院等与人文相关的重点单位连续发文,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式的讨论热潮。

    讨论主题不是《时代》给出的“文化力量”,而是新时代炎黄子孙应有的民族精神。

    社科院上大分,清北复交扣分。

    起因是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近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近代文学学会会长王飙老师正好在做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历史脉络梳理工作,目前已成文但未发表的《探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转型历程》一文,基本奠定了学科研究的经典文献地位。

    这东西在外界一点动静都没有,不过学文论、文学通史、文学艺术史的应该都知道它的学术价值和业内影响。

    巧得很,方星河的横空出世,正好一脚踩在王老师的研究领域里,并且为他提供了最前沿的研究思路。

    王老师当时就吭哧吭哧接着现代性探索主轴写了下去,干得不亦乐乎。

    这是《苍夜雪》刚发售时候的事。

    那会儿,王老师写的只是“现代性话语的独特成型机制”,小方和《苍夜雪》是案例和样本,他写得贼开心。

    等到《少年的我》再一火爆,王老师一边疯狂抓着头发,一边继续改稿。

    “妈的,干不完,这根本干不完!”

    这时候,他已经不得不写到了“对于新时代文学转型的进一步探索”。

    他爱人忽然发现他又开始在书房里熬夜改稿了,就特别纳闷:“老王,不都差不多定稿了吗?怎么又开始加班?”

    王老师叹了口气:“哎,谁知道小方怎么冲的这么快,这么猛?他的新东西都出来了,影响力又那么大,不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