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实验数据错误,我和谢同志刚刚模拟预估了一下,最后发现半衰期能达到九天左右。”
洛文清目光落在胡斌身上,好似能把他盯出一个洞来。
“洛、洛同志,你看我干什么,这组实验数据我没有直接参与啊。”
他没有直接参与实验,实验错误跟他有什么关系?
见胡斌还在推卸责任,谢华娟目光也变了。
“所以洛同志一开始找了王同志沟通,却发现实验数据是他多次观测出来之后,报给你写上的。”
这样的实验数据,在多组观察调整之后,选出最优解,其他的数据就可以直接废弃。
如果不是这样,甚至都到不了江思清手里。
江思清靠在椅子上,指尖无意识翻弄桌上的会议记录,“胡同志,你记录的报告里,理论半衰期数值写的是771天。”
看似只差了一天,实际数值却千差万别。
今天是第七天,几乎要到晚上才能发觉不对劲。
“可你第一次整理上来的报告写的就是671天,我想问问你,是什么导致你在两份报告上写出不同的基准值?”
胡斌听到这里,额角已经冒出了冷汗,他下意识摇摇头。
这才意识到这场会议就是为了这件事开的。
他张了张口,却也知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6听成7。
这就是工作上明明白白的失误,怎么都不可能赖得掉。
“你的记录错误虽然不是这次实验问题的关键错误,却是个最基础的问题。”
洛文清见胡斌没有要辩解的意思,这才缓缓开口。
比实验方向有误、实验手段有误更不应该的,就是基础失误。
只是统计个数据,就能在两天直接更改基准值。
“你知不知道,这次模拟半衰期延长时间,已经超出原来安全阈值的百分之二十三,甚至更多。”
如果不是数据统计错误,他们昨天就能发现异常。
而不是等到今天晚上。
甚至有可能更久。
“如果江同志这次没有发现问题,其他人员都跟你一样粗心,会造成什么后果需要我告诉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