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下雪的缘故,天沉得厉害。哪怕藏书阁那扇窗子再大,日头被云遮了去,也无甚光亮照进来。
清泉走后,苏萤继续查抄书目,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便觉得眼睛酸胀难受。坐于书案前,揉了眼眶好一会儿,才觉得松快了些。
她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那张借书明细上。
“《论语郑氏注》”
她低喃着书名,想起外祖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只看朱熹《集注》而不读《郑氏注》,虽榜上有名,日后亦不过吏耳。”
外祖向来不喜急功近利的学子,哪怕他们的文章再好,也不会收于门下。在他看来,愿意读《论语郑氏注》的人,志在正解,走的是正道。
来杜府的这几日,苏萤已看得明白。在杜府之中,没有一件事比杜衡的科考来得重要,不仅是老夫人、夫人,就连姨母也常将他备考之事挂在嘴边。原以为这位表兄一心只有“功名利禄”,如今看来,难道是她错了?
苏萤无奈一笑,急功近利也好,真才实学也罢,他若能金榜题名,终归是好,总好过名落孙山,牵连她受无妄之灾。
不过苏萤倒是可以肯定,这杜衡定是个聪明人。
这几日见了杜衡不下三回,每次她都装作视而不见。尤其是今日清晨,在花园的那一幕,两人明明近在咫尺,她却只敷衍地福了一福,便转身离去。连她自己都觉得十分失礼,更何况杜衡呢?
想来他已明白她不愿与他照面。
他是见过她来藏书阁的,或许正因为此,才派了身边的小厮前来取书。
苏萤点了点头,暗自道,也好,心照不宣,各守分寸,与聪明人相处,不至劳心。
她瞧向窗外,似乎那云又深沉了几分,恐怕还有一场大雪在后。苏萤想了一想,便将那借书明细夹在了目录册中,因日日都要来藏书阁,也就省得来回携带这些物件,将书案收拾妥当后,她便离开了藏书阁。
雪鸢离了西院,并未径直往藏书阁去。
像她这样的大丫鬟,平日除了出入主子院落,等闲不往角门一带走动,免得失了身份。思忖踌躇一番,终是架不住想去一探究竟的念头,想着不妨以替主子折枝为由,往花园去一趟。若是被人撞见,也不至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