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林克是一个孤儿,没上过几年学,从前还在艾尔蒙地当过小混混。
可你们看看他的样子,在台上非常放松,说话时口齿清楚,条理清晰,接二连三说出一些很励志的话,这样一个人会出身贫民窟?”
洛杉矶一处酒吧里,《洛杉矶时报》娱乐记者艾尔·西蒙斯指了指电视里那个穿着得体的西装,长相英俊儒雅,谈吐不俗的男人,看向几个同伴说道。
“什么意思?”
《美国快报》记者问道。
“你们说《活埋》大卖会不会是一场骗局,一次成功的炒作?”
“炒作?怎么炒作?”
《今日美国》记者问道。
“也许林克不是什么穷人家的孩子,他从小生活条件优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在导演和表演上,接受过专业人士的指导,让他具备很强的导演能力。
而他背后的人,为了帮他打造一个‘天才导演’的光环,特意制造出《活埋》这部电影,先让一众电影公司看走眼,再让电影艰难上映,全球票房大爆,创造影史上最高收益比纪录。
这种巨大的反差,具备极高的话题性,借着媒体的宣传报道,《活埋》继续大卖,林克也一举成名,听起来是不是很合理?”
艾尔西蒙斯眯着眼睛,缓缓说道。
“艾尔,你是不是想搞大新闻想疯了?
《活埋》之所以能大卖,是因为质量够好,最初《活埋》只在一家影院放映,因为票房成绩不错,一步步获得院线的支持,不是靠着炒作,你搞错了因果关系。”
《好莱坞报道者》记者说道。
“那么《活埋》有没有可能不是林克拍的,或者不像他说的那样,只有两个人,而是一群人,有更专业的电影人在旁边指导,这才是《活埋》质量够好的秘密,不管怎么说,我也不相信林克第一部电影能拍出《活埋》这种神作。”
艾尔·西蒙斯摸着下巴胡茬,暗暗思量这种猜测的可能性。
说完之后,他本想听听同行们的意见,一转身却发现几个同行不见了。
他向左右看了看,却看到几个同行围在《美国论坛报》老记者托马斯·米勒身边,听托马斯讲解不久前发生在康涅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