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势若游龙,横亘塞北,终年积雪覆顶,山麓间却有一片荒原,朔风卷着细沙漫过断壁残垣。蔡佳轩、王嘉馨夫妻二人一路走来,衣袖被狂风吹得猎猎作响,目中所见尽是疮痍:枯骨枕藉于衰草之间,断戟锈剑半埋黄沙,偶尔可见褪色的幡旗在荒烟中飘荡,依稀辨得“晋”字残痕。
王嘉馨轻挽广袖,指尖拂过一块斑驳的界碑,碑上“永和七年”四字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她忽而驻足,美目凝望着远处几座低矮的土屋,袅袅炊烟中传来孩童的嬉闹声——在这荒寒之地,竟有烟火气息。
“相公,你看。”她轻声唤道。
两人走近时,才发现土屋周围遍植榆树,虽枝干虬结,却透着顽强生机。柴扉轻启,一位白发老丈扶着门框望来,腰间悬挂的铜铃随动作发出清响。那铃声竟与建康城乌衣巷口卖糖粥的老汉所佩之物相似,蔡佳轩心中微动。
“二位可是从南边来的?”老丈嗓音沙哑,如破竹之音,却带着江南吴语的尾调。
王嘉馨福身行礼,袖中九龙剑穗随动作轻晃:“老伯安好,我夫妇二人途经贵地,见此处有晋朝遗痕,特来拜谒。”
老丈浑浊的眼瞳骤然亮起,颤巍巍抬手:“进屋坐,进屋坐。”
土屋内陈设简陋,墙上却挂着几幅褪色的帛画,画中人物皆着晋时衣冠,跨马提枪,英气勃勃。老丈从陶瓮中舀出羊奶,又端出几枚青稞饼,才缓缓开口:“老汉姓陈,本是桓宣武公麾下兵士,永和十二年北伐时伤了右腿,被留在这祁连山下。同行的兄弟们,十之八九都埋在了这荒原里。”
蔡佳轩握住老丈粗糙的手掌,触到掌心厚茧下的伤痕:“宣武公指的是桓温大将军?老伯可还记得当年战事?”
“怎会不记得?”老丈忽然剧烈咳嗽,枯瘦的脊背弓起如虾,“我们那日在青石峡与羌人血战,箭矢如雨下,陈六郎为我挡了一箭,那箭头至今还在他胸骨里……”
话音未落,土屋突然剧烈震动,远处传来如雷般的蹄声。王嘉馨秀眉微蹙,袖中雌寒光剑隐隐轻鸣。老丈却摆摆手,示意不必惊慌:“是孩子们回来了。”
门扉推开,几个身着胡服的少年鱼贯而入,腰间皆佩短刀,背负弓箭。为首少年见有生人,手按刀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