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远去的背影,听见身后堂兄冷笑:“还‘佳轩’,倒像是平起平坐的世交。姑母若听见,怕要剜了他的舌头。”她忽然觉得腕间翡翠镯愈发沉重,那是母亲顾氏今早亲自给她戴上的,镯内刻着“门当户对”四字,硌得腕骨生疼。
青骢车载着她碾过朱雀桥时,她掀开窗帘,看见蔡佳轩的青衫已缩成桥边一点暗影。秦淮河上漂着零星灯盏,是寒门子弟放的河灯,祈愿来年能入太学。她忽然想起自己的雌剑,剑鞘内侧刻着“衔月”二字,与他的“斩尘”正是一对。
回到王府时,母亲顾氏正在椒房殿等她。殿内沉香缭绕,映得顾氏鬓边金步摇愈发璀璨:“今日谢府的清谈会,道韫娘子问起你,说你近日读《庄子》颇有心得。”她忽然看见女儿腰间的剑穗,面色微变,“这穗子……可是你外祖母的九龙穗?”
王嘉馨低头望着案上《道德经》,绢帛上父亲王弘业的批注还带着墨香。三日前父亲下朝,曾在书房对她说:“寒门子弟,终究是浮萍。”此刻她指尖抚过剑柄,忽然想起蔡佳轩捡簪时,指尖沾着的青苔气息。
“母亲,”她忽然开口,“若女儿想学剑呢?”顾氏正在拨弄香炉的手顿住,鎏金香铲“当啷”落在案上:“学剑?你是琅琊王氏的女儿,该学的是《周礼》《仪礼》,是如何主持中馈、教养子女——”
“可剑穗上的九龙,原是外祖母随嫁的物件,”王嘉馨打断她,“外祖母当年能骑马射箭,为何女儿不能握剑?”顾氏忽然冷笑:“你外祖母是陈郡谢氏的女儿,自然能骑马;可你如今是琅琊王氏的贵女,握剑?不怕人笑话我王家教女无方?”
殿外传来更鼓,五声震天。王嘉馨看见母亲鬓角的白发,忽然想起外祖母临终前说的话:“女子握剑,不是为了伤人,是为了护心。”她低头看着腰间寒光剑,剑穗上的九龙在灯火下流转,竟似要腾空而起。
“明日随我去朱雀观,”顾氏忽然提高声音,“谢道韫娘子要开讲《周易》,你该多与世家贵女走动。”她伸手替女儿整理鬓边簪花,指尖触到珍珠流苏,“莫要再想那些不该想的人——乌衣巷的朱门,从来不是寒门能叩开的。”
晨钟响时,蔡佳轩正在破书院抄书。父亲留下的竹简堆在墙角,《春秋》残卷上的墨迹已淡,他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