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请看,”王嘉馨轻声道,“此鱼鳞上‘火德’纹,乃北周以‘火’为德运之证。如今火德已衰,金德当兴,此乃五行更替之道。然兴亡之间,唯‘仁’字可贯古今。”
老翁忽然老泪纵横,将金鳞投入江中:“当年武帝灭齐,曾下令‘诸军人战亡者,皆以名上,当加褒赏’;如今杨坚代周,却将宇文氏亲族斩尽杀绝——此二者,岂可同日而语?”
三更鼓响,渔舟缓缓靠岸。老翁收拾钓竿,忽然从书篓中取出一卷《道德经》,递给蔡佳轩:“小友既有道心,当知‘治大国若烹小鲜’。老汉生平最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语,望诸君有朝一日能得道,为这乱世开一扇天窗。”
蔡佳轩双手接过书,见扉页题着“建德三年宇文邕御笔”,墨迹犹鲜。他忽然想起泰山碧霞元君师姐点化时所言:“红尘劫数,皆为道心之试。”遂将竹杖插入岸边沙土,杖头竹叶花瞬间长成丈许高的青竹,竹叶沙沙,竟似在应和江声。
“老丈保重。”王嘉馨解下腰间香囊,内装续命丹药,“若有急难,可持此囊至栖霞寺,自然有人接应。”
老翁深深一揖,转身消失在芦苇丛中,唯有钓竿上的铜铃在夜风中轻响,宛如往事的余韵。
二人伫立岸边,看渔舟渐远,终成江面上一点黑影。蔡佳轩揽住王嘉馨的肩,忽见东方天际有流星划过,尾迹竟成“隋”字形状。
“你看,”他轻声道,“新朝的星芒,已经照亮夜空了。”
王嘉馨凝视流星坠落的方向,想起老翁所言“民心即天命”,明悟——所谓天道轮回,原是众生心念所化。她抬手轻拂蔡佳轩眉心那颗朱砂痣,笑道:“当年在三十三天外女娲宫,我以指尖血点此痣,原说‘红尘相见,以此为凭’。如今看来,这颗痣竟像是滴在天道画卷上的一滴血,要染尽人间悲欢呢。”
蔡佳轩低头,见她眼中倒映着万家灯火,忽然俯身轻吻她额角:“无论天道如何轮转,你我既已证道同心,便当如这青竹——任他风催雨折,终不改虚心劲节。”
江风渐冷,远处传来雄鸡报晓之声。二人相携离去,身后的青竹在晨光中节节拔高,竹叶上的露珠坠落尘埃,竟化作颗颗晶莹的星星,照亮了江边无名的荒冢。
(第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