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里是应天,朱瞻基当然不会真的这样做,必要的装修还是要有的,至少在外表上不能破坏市容。
不过装修的事讲起来复杂,朱瞻基决定先建一个样板楼,再依样复制。
这样建成的房子会显得更为整齐、美观。
未来若有合适的机会,他甚至认为可以将应天打造成一座半现代的城市。
当然,这只是他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具体实施还需要很长时间,以及诸多专业人士参与规划。
若只凭他一人之力,纵使耗尽毕生精力,也未必能达成目标。
然而目前先行迁移部分物品,并无不可。
想到这里,朱瞻基身形略显挺拔,说道:“除却建造此物,应天的道路我也认为需要调整。”
“太孙殿下所指为何?”
周忱听闻此言,心中满是疑惑,不知朱瞻基提及的调整具体为何意,只能带着疑问的目光望向朱瞻基。
朱瞻基解释道:“如今应天的道路多由砖石铺设,砖石易松散、碎裂,加之马车频繁碾压,路面常留车辙。”
“既然水泥可替代砖石,何不直接以水泥修筑道路?如此定能让路面更为平坦且经久耐用。”
朱瞻基提到的问题,实则也是顾佐先前提出的问题之一。
这个时代诸多城市的道路多为砖石或石板,用于建城尚可,但用于铺路却不甚理想。
尤其是马车通行频繁之处,砖石非整块结构,一旦受压便易下沉,若缺乏及时维护,必会出现深坑。
特别是城门口等区域,马车与牛车并行,地面若稍有松动,便可能形成巨大凹陷。
逢雨季,则不仅积水成患,还常导致车辆陷入,阻塞交通。
此类琐事虽非大事,却年复一年困扰百姓,户部每年拨付工部用于修缮道路的资金数目庞大,遇特殊情况,单年度修路费用达数百万亦属平常。
故而,水泥问世之后,朱瞻基首想到的便是修路。
要富强,先修路!
先将应天的道路改造,树立典范,再逐步向外扩展,只要资金充足,朱瞻基便不会终止修路计划。
周忱听罢朱瞻基之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