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对此倒是颇为欣赏,看着平时总是占上风的父亲在母亲面前受挫,觉得十分有趣。
朱高炽有些尴尬,本意是想讨好妻子,却反遭轻视,看着儿子便吞吞吐吐地说:\"若是太麻烦的话,就算了吧,我只是随口一提,这条狗养不养都没关系!\"
朱瞻基听了父亲的话,依旧笑意盈盈地回应:\"没关系,国子监那边有不少来自西洋的传教士,据说他们来到大明时,携带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和动物,其中包括很多狗。
我让张懋帮忙看看,能不能找到几只好看的狗,到时候给您挑一只回来。
\"
朱高炽点头表示同意,但随即又问:\"今日的文会上有几位淮西的鸿儒,你有兴趣去看看吗?\"
说完,朱高炽补充道:\"你之前将李时勉关入诏狱虽是情有可原,但也免不了有人背后议论。
再加上你现在还要筹建皇家学院,这次你去认识一下这些鸿儒,与他们结交,将来他们能在士林中替你说些好话,还能帮助你争取更多读书人的支持,这对你的监国之职或者其他事情都有好处!\"
听到朱高炽的话,朱瞻基几乎没有犹豫便摇头拒绝。
自家这愚笨父亲,实在太过高估那些儒者的作用。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符合父亲以往的表现。
朱瞻基明白,父亲因为长期与儒家人士相处,留下了这样的思维惯性。
总觉得这个国家缺不得儒家之人,治理天下也非依靠儒家不可。
而他自己不知不觉间行事风格也逐渐偏向儒家。
从内到外,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儒家气息。
对上,他总是毕恭毕敬地对待那位祖父,即便常受恐吓也未曾改变态度。
至于那两位心怀异志的弟弟,他更是百般容忍,纵使他们居高临下地对他,他也总是温言应对。
按现代的说法,简直可以称为圣母中的圣母!
因此,当他得知父亲如此看重儒家学派时,并未感到惊讶。
然而,父亲希望放任儒家的行事风格,他却不以为然。
但他并未直截了当地反驳父亲,只是微微摇头便说道:
“这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