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处,他点头道:“那便等他回来再说吧。”
第二天,朱瞻基依旧如往常般前往乾清宫打卡。
半个月的时间,已足够让他形成习惯。
每日清晨,天还未亮,鸡鸣未起,他便会自然醒来。
在胡善祥等人的侍奉下,朱瞻基一边梳洗更衣,一边准备妥当。
出门时偶遇父亲在院中舞剑,朱瞻基便会停下脚步与其交谈几句。
但每次谈话时间都很短,之后他又匆匆赶往乾清宫。
到达后,趁着大臣未至,他先大致翻阅奏章,并吩咐人将折子按类别归置到三杨案上。
接着,他又仔细检查三杨昨日处理的折子,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待群臣齐聚,行过例行礼仪后,众人各归其位,继续处理事务。
就这样,一天的时光在这些平凡而忙碌的工作中过去一半。
当政务基本完成,朱瞻基在乾清宫用过午饭,便急不可耐地离开,前往皇家医学院与皇家学院的建设现场。
为了配得上皇家之名,他对这两所学院投入了巨额资金。
负责建设的是工部的一位主事,六品官职,职位适中,恰好适合这项任务。
这两所学院选址紧邻国子监,而国子监的位置还是太祖皇帝亲自选定的。
它靠近鸡鸣山,占地广阔,东至小教场,西接英灵坊,北倚城坡土山,南临珍珠桥。
左右分别是龙舟山和鸡鸣山,北有玄武湖,南有珍珠河。
占地将近千亩,在当时已属难得,即便在后世,这样的规模也算得上庞大。
鼎盛时期,国子监的学生人数曾高达九千余人,其中不仅有大明的学生,还包括来自周边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甚至能看到女学生的身影,这些留学生们统称为夷生。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应天的国子监无疑是世界第一学府。
朱瞻基将医学院和皇家学院设在此处,正是希望将来能将其打造成一座类似于大学城的地方。
毕竟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环境也十分理想,得到了祖辈的认可。
在朱瞻基心中,与国子监相比,他对这两所学院的期望显然更高。